公元前2世纪,罗马人凭借强大的军团横扫四方,从而引发整个地中海世界的模仿浪潮。无论层次较高的希腊化统帅,还是节操炸裂的蛮族暴君送钱宝,都有推出自己的山寨部队。奈何效果很不显著,最好结局也仅仅被原版收编录用。
与此同时,这轮变革风潮还在向外蔓延,波及范围直抵中亚山区和印度次大陆。经过几个世纪沉淀,间接影响到东亚军队的装备变迁。
南下的凯尔特人 将椭圆长盾带到地中海世界
早在前3世纪,一种名为“提雷奥斯”的椭圆长盾出现于意大利中部。其特点相当明显,既能提供超过圆盾的防护面积,也不至于增加太多额外重量。故而适合队形松散的尖兵驾驭,又能较好适配重装单位的密集阵需求。
古罗马浮雕上的椭圆长盾
很快,北方阿尔卑斯山脉的凯尔特人习得这种长盾,再以极快速度向周遭区域传播。特别是针对意大利和希腊的两次浩大远征,让南方地中海世界的军人们看出其潜力。其中的集大成者非罗马军团莫属,但其他的希腊化地区亦是有样学样。尤其是前者,在与列国争霸的战争中,又对新式盾牌进行二次传播。
托勒密埃及的罗马化步兵 已经换装椭圆长盾
于是,一股以更新装备为主的尚开始向东席卷。在很多想拥有罗马军团战力的异邦人看来,主要就是为士兵换上崭新长盾,辅以能够投掷的1-2根标枪,配发长度有限的短剑。相比重修部队结构,乃至出台相适应的奖赏分配制度,这类器物层面的替换往往副作用小而见效飞快。加之雇佣兵文化流行,继续加速长盾在亚洲地区的推广。
鼎盛时期的巴克特里亚王国版图送钱宝
首先是位于阿富汗山区的巴克特里亚王国。作为古希腊文明的中亚飞地,即便失去与西方世界的路上交通大动脉,还可以走波斯湾沿岸联通故土。至少到公元前2世纪末,他们还能与积极学习罗马兵制的塞琉古帝国保持交流。因此,一些城市驻军丢掉古朴大圆盾,如自己的文化远亲般换装提雷奥斯长盾。乃至放弃以长矛刺杀,学着罗马人只用短剑御敌。
巴克特里亚希腊人原本使用传统圆盾
他们的形象被浮雕、钱币印章记录,到20世纪中期才由苏联考古学家重新发掘。不仅是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,毗邻阿姆河的边防要塞遗址,亦包括南方兴都库什山麓边的巴格拉姆古城。可见类似操作非零星举动,而是在那个年代具备某种普遍性。
换装椭圆盾牌的巴克特里亚步兵
相比之下,位置靠西的伊朗高原地区,同样在帕提亚时代引进弧形长盾。比如来自里海南岸平原的希尔卡尼山民,一直被作为精锐兵源招募到帝国各头驻守要塞。他们既无希腊血统,也不曾被记录有任何西化改组,却在装备风格上与罗马宿敌日益趋同。
盛产山地重步兵的西北伊朗山区
公元前5-3世纪,他们就以矫健身姿引起外界观察者注意。彼时的主要装备,包括一块面积不大的半圆形小盾牌,以及两端都有矛头的轻型标枪。但到公元前1世纪前后,士兵的泥塑形象已大为不同。不仅经换装椭圆长盾、标枪风格也更适于投掷,还配发匕首来充当肉搏副武器。这番罗马式改良,与使用者身上的本地服饰显得有些格格不入。
波斯帝国时期的北伊朗步兵送钱宝
公元3-6世纪,萨珊时代的波斯军队,依旧看重这些名为德拉米人的“罗马化山地步兵”。尽管在武器库中增添长剑、盔甲等新玩意,依旧坚持使用长盾牌+3支标枪的经典组合。其中,两支较短的用于中距离投掷,留下较长的一根应付方阵间的近距离搏杀。
换装椭圆盾牌的帕提亚北伊朗步兵
事实上,罗马的影响力不止于陆上丝绸之路,还包括走海路通向印度次大陆。从屋大维兼并埃及,直至查士丁尼放弃红海贸易,持续时间达600年之久。其中有相当时间段,正巧处于笈多王朝阶段,他们的步兵装备风格同样与前辈们存在明显差异。
鼎盛时期的印度笈多帝国版图
此前,古印度重装步兵拥有两种并立风格。其一是在阿育王的孔雀王朝,使用近乎单兵身高的大型塔盾。其二是贵霜时代,受希腊化影响的普通圆盾。他们都以长矛为主要攻击武器。
孔雀王朝的塔盾与贵霜王朝的圆盾
直至4世纪,大批笈多步兵突然转向长盾牌+标枪,近乎与自己的本地传统彻底割裂。诚然,这些人依旧缺乏头盔、全身铠甲,但器物层面的变化非常显眼。考虑到他们与波斯人的密切联系,参考对象多半就是北方的德拉米士兵。
换装标枪+弧形长盾的笈多王朝步兵
百余年后,类似的风潮又吹拂至中原地区。根据当代考古发掘,北朝士兵的武器相貌就与汉魏时代差距甚大。比如出土的东魏武士陶勇,身上就穿着前代人不曾拥有的金属拼接式头盔、胸甲,以及半人高的椭圆形长盾。而且从很多其他陶勇来看,他们的主要武器是刀剑而非枪矛。另有敦煌壁画上的西魏步兵,高举铁刀向敌人挥砍,并用典型长盾格挡对手攻击。
东魏武士俑和敦煌壁画上的西魏步兵
与之相对,那些出土的汉魏步兵陶勇,使用面积更小、样式更为夸张的盾牌。其造型可追述至先秦时代,多次在秦国、楚国等诸侯墓中被发现,并且由汉系武装延续至公元3-4世纪。奈何在永嘉之变的乱世中惨遭抛弃,被更为实际、好用的长盾完全替换。其中不乏中亚地区的伊朗语人口影响,也可能包括同时代的印度次大陆。
汉朝步兵俑的盾牌与战国时代同款
这倒不是说中世纪早期的中原军人,知晓遥远的古罗马变革,主动参与时长数百年的便装时尚。但浪潮之所以是浪潮,就在于形成跨越时间和地理维度的长期影响。后来者往往不明所以,只是基于眼前的实际需求,便不自觉的接受间接传递。期间难免不会发生局部走样,看着与技术源头千差万别。
南朝步兵的小盾牌也受北朝影响
值得一提是,本文例举的古文明国家,无不以骑兵作为武装力量核心。如巴克特里亚希腊人、帕提亚和萨珊王朝的伊朗人,也包括笈多时代的印度与北朝时期的华夏。至于处在从属地位的步兵,要么规模小、权重低,要么仅维持旧俗便可得过且过。即便如此,他们仍不可避免的走上类罗马化道路,足以用诚实的身体诉说永恒真理。
可悲的是,不少生活在21世纪的所谓爱好者,乐于靠贬低先贤的罗马祖师爷来寻求强大错觉。一面在排位前久跪不起,一面又用最犀利的言辞否决其人生经验。如此精分的炸裂表演,终究是在文明进步的滚滚洪流中自绝于全世界......
(全文完)
顶级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